/
/
/
蚕桑等产业给力:重庆万元增收首战已告捷

蚕桑等产业给力:重庆万元增收首战已告捷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12-03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蚕桑等产业给力:重庆万元增收首战已告捷

【概要描述】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12-03
  • 访问量:0
详情

  重庆市级各部门给力,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记者昨日从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办获悉,万元增收工程首战告捷,2010年“两翼”农民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其中约有100万农户当年即实现万元增收,而今年市财政还将投入7亿元助农增收。

  2010年,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安排1.8亿元支持“两翼”特色产业发展,4000余万元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7.3亿元支持生态建设。市财政局安排专项资金6.5亿元,整合部门资金16.6亿元,同时投入1.1亿元,支持建设市级良种场111个;落实贴息补助资金4800万元,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补助4000万元,在“两翼”全面开展畜禽保险。

  市委组织部实施“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以城带乡万名干部驻村计划”和“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计划”,把助推万元增收纳入“三万计划”人员的年度履职考核,把万元增收成效作为对区县考核的重点。

  市委宣传部制定了万元增收工程宣传报道意见,组织市属各新闻单位、邀请部分驻渝中央新闻单位,全方位开展宣传报道。全年各大媒体刊发新闻4000余篇。

  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制定了助推工作规划和指导意见,开展了民营企业助推万元增收系列活动,组织171家企业与区县签约项目208个,协议金额204.68亿元。

  农口各部门全面发力。市农委采取抓动员、搞规划、出政策、建种场、育产业、强龙头、推科技等组合措施有序推进万元增收工程,成功举办中外企业投资农业重庆行和西部农交会等活动,全年投入“两翼”农业资金近18亿元;市林业局制定了免收育林基金、新发展速丰林不受采伐限额限制等扶持政策,投入2.15亿元扶持发展林特经济,为“两翼”区县林业企业争取国家林业局贴息贷款9.8亿元;市扶贫办把整村脱贫和万元增收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移民扶贫和劳动力培训转移等重点工作,安排用于“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财政扶贫资金4.1168亿元;市供销社争取各类资金3727万元用于“两翼”产业发展,组建了渝东北、渝黔农产品公司和重庆农产品集团,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34个,组织218个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农超对接;市农综办在“两翼”实施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科技推广、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四类项目130个,投入财政资金2.6940亿元。

  此外,市商委投入6300万元,实施农商对接、农产品基地建设、展会推介、市场建设、商务网络促销“五大行动”,开展10次农产品促销活动,在主城112个超市设立“两翼”农产品直销专区(柜)。

  市移民局安排资金1.7亿元,支持库区2万亩移民柑橘果园建设、种植养殖业发展、移民培训和生态示范村建设等。争取国务院三峡办统筹资金近1亿元,支持库区现代农业试点项目建设。

  市科委设立了草畜、柑橘等5个重大科技专项,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700名,建立科技专家大院32个、示范基地37个。

  市外经委投入590万元支持“两翼”蚕桑产业发展,在黔江、垫江开展了桑蚕保险,启动建设15个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园区。

  市人力社保局新增转移“两翼”农村劳动力17.7万人,累计转移428.7万人;培训农民工24.6万人,农民工返乡创业总数达9.6万户。在“两翼”14个区县开展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

  市金融办会同市“两翼”增收办与五家银行签署了650亿元金融助推协议。协调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产品和模式创新,五家银行向“两翼”投放贷款200亿元。

  市旅游局则在“两翼”实施了17个市级旅游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0多亿元。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热门资讯

以“中江纺织杯”为契机 广西推进丝绸产业人才培养 2013-11-26 00:00:00
  自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以来,广西桑蚕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广西蚕茧产量已经超过全国总产量的30%,缫丝原料产量的不断增长,也使得广西缫丝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缫丝设备也从一开始使用东部地区“二手货”,到现如今设备技术不断升级,推动了“东丝西移”的开展。   目前广西大多数规模以上缫丝企业都在使用全国最先进的缫丝设备,在机器设备上已经不落后东部老丝绸地区。但在软件上,广西缫丝企业还是要向江浙地区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而缫丝设备保全人才,以及茧丝绸产业各方面的人才。俗话说“三分机械,七分保养”,只有努力做好缫丝设备的的维护保养工作,使设备始终处于完好运行状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此次“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广西柳城举行,对提高广西缫丝设备保全技术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日田丝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杭杰对当前广西缫丝行业生产现状分析到,广西占有桑蚕原料优势,生丝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得到不断提升,但与江浙一带产出的生丝多为5、6A级丝(A类丝)相比,广西还是以3、4A级丝(B类丝)为主,差距还是存在的。广西缫丝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专家级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更是稀缺,总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广西缫丝行业发展的需要。   杨杭杰表示,“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在广西比武,为广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从企业角度来说,这次大赛首先为广西缫丝企业提高了名气,是一个让全国了解认识广西缫丝企业的好机会。其次是通过这个平台,为广西缫丝企业引进人才提供更宽的渠道。同时通过扩大交流,促进了本地缫丝设备保全水平的提高。   国家茧丝办副主任李朝胜、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弋辉等领导莅临决赛现场指导工作,显示出丝绸管理部门和协会对于保全工比赛的重视,而本届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自选拔赛开始,就引起了广西的缫丝企业的极大关注,纷纷进行内部培训选拔,争取有自己企业的员工能够参加全国决赛,决赛获第一名的选手将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消息也使得各企业技术骨干跃跃欲试。   选手相对年轻也是此次参赛的广西选手一大特点,虽然他们在经验上也许与东部老丝绸地区的选手有一定差距,但相信通过比赛锻炼和生产实践,缫丝设备保全的新生力量将得到更快的成长。除了广西缫丝企业的人才需要外,或许“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还赋予了广西更大责任,随着“东桑西移”的不断深入,东部地区蚕茧产量也是不断减少,没有了原材料的支持,当地缫丝企业持续发展遇到了瓶颈。如何延续缫丝乃至丝绸行业发展的重任也自然而然落到了广西等西部的新兴桑蚕大省的身上。 “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广西的成功举办,广西缫丝行业难得的机遇的同时,也开始承担丝绸产业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责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相信,通过赛事必将产生一批自动缫丝机保全工技能高手,使得自动缫丝机保全操作达到新的水平,对厂丝品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广西的成功举办,广西缫丝企业将以此为契机,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 2013-11-29 00:00:00
     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市政府附一楼会议厅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先海,市委常委、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冯斌,副市长胡光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冯斌主持。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重点丝纺服装企业法人代表和各县(市、区)经信局局长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市经信委在会上通报了全市丝纺服装产业1-11月运行情况,并对编制《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作了说明。嘉美印染等8户企业法人代表分别就企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十二五”的打算作了交流发言。   高先海在听取情况通报和交流发言后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十二五”南充丝纺服装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深入分析形势,牢牢把握机遇,顺势而上,推动产业发展。要高起点谋划好“十二五”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一要继续抓好原料基地建设,二要努力完善工业园区功能,三要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四要大力开拓丝纺服装市场。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全力营造丝纺服装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对丝纺服装产业的领导力度;要完善产业配套措施,多渠道拓宽融资投入;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冯斌强调,一是发展要拓宽视野,要注重产业链断档的弥补,树立“大纺织”理念;二是规划要拓宽视野,无论是政府和企业都要认真分析国际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走向,研究和吸纳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来做好“十二五”规划;三是在工作举措上要拓展视野,解决好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胡光明指出,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将做好6件事:一是继续强化原料基地建设,二是继续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品牌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三是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四是全力招引能填补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五是加速载体建设,六是加速物流产业发展。他要求丝纺服装企业要做精传统产业,创新融资方式,充实引进技术人才,抓好品牌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