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老年服装市场等待“拓荒”

中老年服装市场等待“拓荒”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12-03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中老年服装市场等待“拓荒”

【概要描述】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12-03
  • 访问量:0
详情

  目前,我国中老年人口已达1.67亿,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达到8383亿元。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后几年内我国中老年服饰需求量将在10亿套以上。而一项银发经济调查显示,百货商店中青年人服装占70%以上,适合中老年的服装所占比例不足10%,“银发市场”潜力巨大。  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并且呈现出加快增长的趋势。上海、江苏等东部发达地区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老龄化程度已经接近世界人口老龄化最高的国家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达23%~25%)。按照60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10%这一老龄化定义来看,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业内人士预计,今后几年内我国中老年服饰需求量将在10亿套以上。“银发市场”潜力巨大。

  与市场需求不相称的是,我国专门生产中老年服装的企业屈指可数。上万家品牌服装企业对淑女装、白领服装、商务男装趋之若鹜,前仆后继去拼市场,而老年人服装多出自小企业或家庭作坊,专业研发、生产老年服装的如曾丹、桑榆情等品牌少之又少,有的企业甚至根本不愿意把自己的产品划分到中老年服装这个区域。

  这个诱人的市场,如今依然存在着太多的空白??

  “我们不是没有这个消费能力,而是现在的市场并没有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选择。”

  “现在服装市场都是年轻人的市场,没有我们中老年服装的一席之地。”

  “最美不过夕阳红。”这句歌词道出了无数中老年人的心声。而当记者在采访中一次次听到老人们这样的抱怨时,不禁有些羞愧。“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老年人早已摘掉陈旧的老花镜,用全新的眼光审视着周遭的一切。企业却依然站在原地,用老眼光看待老年人日益提升的生活需求。

  深入去考察,抄袭版型、劣质加工生产是老年服装市场的“常见病”。在这样的情况下,专注于创新设计、自主研发的企业拿不到应有的市场利润,而抄袭的企业依靠着剽窃来的版样,批量加工生产,坐享其成。也正因如此,在老年服装市场上,我们看到了诸多不满。

  衣食住行,“衣”为先。如何做大做好这一市场,需要企业、消费者、市场的共同努力。

  市场 三种现状 显老年人购衣难

  款式陈旧令消费大打折扣

  4月底,一场小雨润泽着大地,天气有些阴冷。即便如此,仍能看到一些老人撑着伞陆陆续续走向北京农业展览馆。

  “大街上都是卖年轻人的服装,没有哪个商场专卖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服装,只能说有展销会就去逛逛。这次听姐妹们说这儿都是外贸货,有不少适合我们老年人的服装,看能不能挑几件合适的。”一位62岁的老人对记者说。

  已经逛了两圈了,50多岁的梅兰馨和朋友还是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服装。“外贸货也没看出多好,款式过时,颜色又灰暗,我们都看不上。现在的市场都是年轻人的市场,即便是针对胖人的专卖店也尺码不全,款式也不能完全令我们称心如意。”梅兰馨有些不满地说。

  第一次来逛展销会的林女士直言后悔到这里来,“除个别服装看着还像样外,整个展销会看起来更像个农贸市场。”

  批量生产难掩购衣尴尬

  从务实到审美,老年人已不再是老眼光。漂亮得体,还要体现个人修养和独特魅力,商场成为他们购衣的首选之地。在北京,西单、王府井、三友商场、复兴商业城是这些老年人耳熟能详的购物场所。

  问题是,即便是在商场也很难买到自己合适的服装。在西单商场春华秋实老年服饰厅,逛完800平方米的展厅,63岁的刘君仍没有找到合适的服装。

  刘君身穿红色的运动服,看上去非常利落。“我要求也不算高,服装不要太长,也不要太肥,颜色好看点,款式过得去,价格在200元左右就成。”刘君说,年龄大了肚子也跟着大起来,买服装非常发愁。“买小一号,穿着紧绷绷的;大一号,服装又长,感觉邋里邋遢的,实在找不到的话就接着买运动服穿。”

  保健心理诉求强烈

  “其实我们也没有别的要求,别露太多就行,现在年轻人的服装就一点点布料,我们老年人的服装怎么也这样?”一位70岁的老人抱怨说,“至少内衣用料要多一点,做得像年轻人的服装似的,用巴掌大的布料,前面露出好多来,我们老了,身子骨受不了啊。”

  “服装不仅要漂亮,还要保健。”曾丹品牌专卖店里,一位店员指着一件中式服装领口的三道线说,“三条线收于一点,穿上后正好贴着身体,保暖不进风。”细节往往更能打动人心,据这位店员介绍,虽然店面位置不佳,仍有山东、河南等地老年人慕名而来,每个月销售额达3万元左右。

  可见,老年人一般都对自身健康问题非常关注,企业不妨抓住这一消费心理,从保健方面着手进行老年服装的研发设计,提升服装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品牌企业费力不讨好

  服装企业之所以更愿意选择空间大的年轻人市场,一个原因是老年人时尚感不够强烈,不像年轻人换衣频率高,二是老年人身材比例难以统一,体型差异大,生产加工号型繁多,批量生产困难,企业利润较小。

  不少商家透露,老年人是非常“精明”的消费群体,他们要求的性价比往往较高:价格公道,面料要好,款式要新。为此,企业采取的对策是:统一规格,批量生产。用业内人士的话说是“肥肥大大的服装好走货”。老年服装就一直这样“对付”着。

  北京曾丹时装有限公司十几年来一直专注于这一市场。即便如此,也未能跳出这个怪圈。1993年,央视开办《夕阳红》栏目,邀请曾丹公司总经理曾丹通过电视,每月向中老年人推出一款适合他们穿的时装。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8年时间里,电话经常被想要邮购服装的人打爆了。时至今日,老年人服装需求不减当年,然而这一市场的发展却不温不火,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

  曾丹公司有自己的设计师、打版师、销售团队以及加工厂等一整套系统,却不如两三个人的工厂盈利多。“我们的尴尬就在于此,业内人士称我们公司为‘中老年服装设计室’,只要是我们设计的服装,上市没几天,仿制品就全铺满了。”曾丹告诉记者。曾丹的选择是压货不出,待季节一到,马上推出新品,让市场仿冒也来不及。但是这一行为也导致自己本就不高的利润更加受损。说到这一现状,曾丹连连摇头,“服装市场准入门槛比较低,我们只能是不断往前走。”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热门资讯

以“中江纺织杯”为契机 广西推进丝绸产业人才培养 2013-11-26 00:00:00
  自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以来,广西桑蚕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广西蚕茧产量已经超过全国总产量的30%,缫丝原料产量的不断增长,也使得广西缫丝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缫丝设备也从一开始使用东部地区“二手货”,到现如今设备技术不断升级,推动了“东丝西移”的开展。   目前广西大多数规模以上缫丝企业都在使用全国最先进的缫丝设备,在机器设备上已经不落后东部老丝绸地区。但在软件上,广西缫丝企业还是要向江浙地区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而缫丝设备保全人才,以及茧丝绸产业各方面的人才。俗话说“三分机械,七分保养”,只有努力做好缫丝设备的的维护保养工作,使设备始终处于完好运行状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此次“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广西柳城举行,对提高广西缫丝设备保全技术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日田丝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杭杰对当前广西缫丝行业生产现状分析到,广西占有桑蚕原料优势,生丝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得到不断提升,但与江浙一带产出的生丝多为5、6A级丝(A类丝)相比,广西还是以3、4A级丝(B类丝)为主,差距还是存在的。广西缫丝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专家级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更是稀缺,总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广西缫丝行业发展的需要。   杨杭杰表示,“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在广西比武,为广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从企业角度来说,这次大赛首先为广西缫丝企业提高了名气,是一个让全国了解认识广西缫丝企业的好机会。其次是通过这个平台,为广西缫丝企业引进人才提供更宽的渠道。同时通过扩大交流,促进了本地缫丝设备保全水平的提高。   国家茧丝办副主任李朝胜、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弋辉等领导莅临决赛现场指导工作,显示出丝绸管理部门和协会对于保全工比赛的重视,而本届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自选拔赛开始,就引起了广西的缫丝企业的极大关注,纷纷进行内部培训选拔,争取有自己企业的员工能够参加全国决赛,决赛获第一名的选手将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消息也使得各企业技术骨干跃跃欲试。   选手相对年轻也是此次参赛的广西选手一大特点,虽然他们在经验上也许与东部老丝绸地区的选手有一定差距,但相信通过比赛锻炼和生产实践,缫丝设备保全的新生力量将得到更快的成长。除了广西缫丝企业的人才需要外,或许“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还赋予了广西更大责任,随着“东桑西移”的不断深入,东部地区蚕茧产量也是不断减少,没有了原材料的支持,当地缫丝企业持续发展遇到了瓶颈。如何延续缫丝乃至丝绸行业发展的重任也自然而然落到了广西等西部的新兴桑蚕大省的身上。 “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广西的成功举办,广西缫丝行业难得的机遇的同时,也开始承担丝绸产业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责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相信,通过赛事必将产生一批自动缫丝机保全工技能高手,使得自动缫丝机保全操作达到新的水平,对厂丝品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广西的成功举办,广西缫丝企业将以此为契机,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 2013-11-29 00:00:00
     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市政府附一楼会议厅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先海,市委常委、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冯斌,副市长胡光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冯斌主持。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重点丝纺服装企业法人代表和各县(市、区)经信局局长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市经信委在会上通报了全市丝纺服装产业1-11月运行情况,并对编制《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作了说明。嘉美印染等8户企业法人代表分别就企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十二五”的打算作了交流发言。   高先海在听取情况通报和交流发言后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十二五”南充丝纺服装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深入分析形势,牢牢把握机遇,顺势而上,推动产业发展。要高起点谋划好“十二五”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一要继续抓好原料基地建设,二要努力完善工业园区功能,三要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四要大力开拓丝纺服装市场。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全力营造丝纺服装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对丝纺服装产业的领导力度;要完善产业配套措施,多渠道拓宽融资投入;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冯斌强调,一是发展要拓宽视野,要注重产业链断档的弥补,树立“大纺织”理念;二是规划要拓宽视野,无论是政府和企业都要认真分析国际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走向,研究和吸纳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来做好“十二五”规划;三是在工作举措上要拓展视野,解决好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胡光明指出,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将做好6件事:一是继续强化原料基地建设,二是继续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品牌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三是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四是全力招引能填补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五是加速载体建设,六是加速物流产业发展。他要求丝纺服装企业要做精传统产业,创新融资方式,充实引进技术人才,抓好品牌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