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两会话丝绸:走出传统产业的特色路线

两会话丝绸:走出传统产业的特色路线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12-03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两会话丝绸:走出传统产业的特色路线

【概要描述】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12-03
  • 访问量:0
详情

  每年的两会都是代表、委员们畅议国事、关注民生的集中时期,也是行业人士集中思考行业问题,寻求解决之道的关键时期。今年又值“十二五”开局之年,业内人士如何看丝绸行业?记者采访了业内有关人士。

  将丝绸的“根”完整保留

  丝绸是我国纺织行业的传统产业,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史。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天然、华贵的丝绸产品一度式微。对此,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赵丰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和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日益重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丝绸产品,一定会重新得到更多人们的喜爱。而作为今年两会代表的他,如今在做的就是致力于保存这些丝绸技艺和文化,不使这一支产业链条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而断掉。

  此外,中国丝绸博物馆也在和杭州丝绸协会、杭州女装协会等机构合作,开发一些有更高文化附加值的产品。

  未来发展要走特色路线

  对于中国丝绸发展的未来,赵丰认为,一是可以研究如何在纺织产品中加大丝绸的含量;二是可以在弘扬丝绸的天然性和文化性方面下工夫。尤其在天然性方面,赵丰提出,中国纺织品的天然染料问题一直没能解决。如果织造、加工等全过程都是纯手工制作,产品就是有很高价值的艺术品。现在很多国家的民族服装,如日本的和服就属于这一类产品,每一件都不相同,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个人内涵。

  对于中国丝绸业的未来发展,富安茧丝绸集团董事长卢克松也表示要走高端路线。他认为,金融危机其实给中国的丝绸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东台市富安镇是闻名全国的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之一,多年来,富安公司积极探索推行“公司+蚕业合作社+农户”的茧丝绸产业化运行模式,不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做大做强产业“龙头”,茧丝绸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虽然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多次行情严重滑坡,但产业依然保持了旺盛发展。未来,丝绸行业要发展仍要走科技+品牌之路,做精做强产业。

  三大瓶颈亟待突破

  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弋辉认为,目前丝绸行业发展中有三大瓶颈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茧丝绸价格保持稳定;二是对丝绸行业核心技术的科研投入;三是品牌战略和可持续发展。

  弋辉认为,要保证茧丝绸价格的相对稳定,一是要有序增加供给,满足行业需求;二是要在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市场调控;三是防止炒作。

  在丝绸行业的核心技术投入方面,还需要国家财政资金的直接支持。例如农业环节的桑种、蚕种改良及研发,工业环节的印染后整理等等,一些基础性技术和一些共性的核心技术,还需要国家资金的投入,这样可以带动民间资本的介入。此外,还有品牌的培育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这涉及到国家战略、企业机制和企业文化等多种因素,都需要国家、行业、企业的深度思考和关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丝生产国,每年出口的生丝占到全球产量的70%。而我们的丝绸制品的价值却只占国际先进品牌产品的1/10甚至1/100。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在科技和品牌方面投入的不足,却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值两会召开之际,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对于行业发展的有益建议和提案。希望中国的传统丝绸,能在不久的将来再现璀璨华彩。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热门资讯

以“中江纺织杯”为契机 广西推进丝绸产业人才培养 2013-11-26 00:00:00
  自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以来,广西桑蚕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广西蚕茧产量已经超过全国总产量的30%,缫丝原料产量的不断增长,也使得广西缫丝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缫丝设备也从一开始使用东部地区“二手货”,到现如今设备技术不断升级,推动了“东丝西移”的开展。   目前广西大多数规模以上缫丝企业都在使用全国最先进的缫丝设备,在机器设备上已经不落后东部老丝绸地区。但在软件上,广西缫丝企业还是要向江浙地区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而缫丝设备保全人才,以及茧丝绸产业各方面的人才。俗话说“三分机械,七分保养”,只有努力做好缫丝设备的的维护保养工作,使设备始终处于完好运行状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此次“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广西柳城举行,对提高广西缫丝设备保全技术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日田丝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杭杰对当前广西缫丝行业生产现状分析到,广西占有桑蚕原料优势,生丝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得到不断提升,但与江浙一带产出的生丝多为5、6A级丝(A类丝)相比,广西还是以3、4A级丝(B类丝)为主,差距还是存在的。广西缫丝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专家级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更是稀缺,总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广西缫丝行业发展的需要。   杨杭杰表示,“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在广西比武,为广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从企业角度来说,这次大赛首先为广西缫丝企业提高了名气,是一个让全国了解认识广西缫丝企业的好机会。其次是通过这个平台,为广西缫丝企业引进人才提供更宽的渠道。同时通过扩大交流,促进了本地缫丝设备保全水平的提高。   国家茧丝办副主任李朝胜、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弋辉等领导莅临决赛现场指导工作,显示出丝绸管理部门和协会对于保全工比赛的重视,而本届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自选拔赛开始,就引起了广西的缫丝企业的极大关注,纷纷进行内部培训选拔,争取有自己企业的员工能够参加全国决赛,决赛获第一名的选手将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消息也使得各企业技术骨干跃跃欲试。   选手相对年轻也是此次参赛的广西选手一大特点,虽然他们在经验上也许与东部老丝绸地区的选手有一定差距,但相信通过比赛锻炼和生产实践,缫丝设备保全的新生力量将得到更快的成长。除了广西缫丝企业的人才需要外,或许“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还赋予了广西更大责任,随着“东桑西移”的不断深入,东部地区蚕茧产量也是不断减少,没有了原材料的支持,当地缫丝企业持续发展遇到了瓶颈。如何延续缫丝乃至丝绸行业发展的重任也自然而然落到了广西等西部的新兴桑蚕大省的身上。 “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广西的成功举办,广西缫丝行业难得的机遇的同时,也开始承担丝绸产业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责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相信,通过赛事必将产生一批自动缫丝机保全工技能高手,使得自动缫丝机保全操作达到新的水平,对厂丝品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广西的成功举办,广西缫丝企业将以此为契机,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 2013-11-29 00:00:00
     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市政府附一楼会议厅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先海,市委常委、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冯斌,副市长胡光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冯斌主持。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重点丝纺服装企业法人代表和各县(市、区)经信局局长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市经信委在会上通报了全市丝纺服装产业1-11月运行情况,并对编制《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作了说明。嘉美印染等8户企业法人代表分别就企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十二五”的打算作了交流发言。   高先海在听取情况通报和交流发言后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十二五”南充丝纺服装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深入分析形势,牢牢把握机遇,顺势而上,推动产业发展。要高起点谋划好“十二五”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一要继续抓好原料基地建设,二要努力完善工业园区功能,三要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四要大力开拓丝纺服装市场。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全力营造丝纺服装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对丝纺服装产业的领导力度;要完善产业配套措施,多渠道拓宽融资投入;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冯斌强调,一是发展要拓宽视野,要注重产业链断档的弥补,树立“大纺织”理念;二是规划要拓宽视野,无论是政府和企业都要认真分析国际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走向,研究和吸纳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来做好“十二五”规划;三是在工作举措上要拓展视野,解决好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胡光明指出,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将做好6件事:一是继续强化原料基地建设,二是继续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品牌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三是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四是全力招引能填补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五是加速载体建设,六是加速物流产业发展。他要求丝纺服装企业要做精传统产业,创新融资方式,充实引进技术人才,抓好品牌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