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1年宏观经济环境下春茧价格走势分析

2011年宏观经济环境下春茧价格走势分析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12-03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2011年宏观经济环境下春茧价格走势分析

【概要描述】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12-03
  • 访问量:0
详情

  受世界经济环境、出口、国内经济环境及政策等影响,尽管2010年茧丝行情在绝大多数时间内单边上涨,但2011茧丝行情走势还隐藏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今年春茧的价格如何开场,如何走下去?在此,笔者就前一阶段丝绸出口、国内消费环境及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对茧丝行情的态度进行简单分析,探讨今年春茧价格的可能定位。

  丝绸主要进口国有补库需要出口或拉动春茧价格

  据我国海关统计,2010年1-11月蚕丝类出口1.74万吨,同比下降14.83%;平均单价32.74美元/公斤,同比增长42.9%。丝绸服装出口7168万套件,同比下降9.38%;平均单价14.09美元/套件,同比增长6.75%。真丝绸缎出口2.45亿米,同比增长1.94%;平均单价3.6美元/米,同比增长23.03%。因为受价格全面上涨的影响,各真丝绸商品主要进口国的进口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缩减。

  国外进口商由于茧丝价格却是单边上涨,不得不减少对丝绸原料及产品的进口,而2010年进口的减少,其库存必然出现大的缺口,我国丝绸出口量占世界的70%以上,对于有进口需求的国家来说,进口途径没有更多的选择。今年各丝绸原料及产品进口国或许会有一定量的补库需要。虽然受到大经济环境的影响,消费在一时间内也不会马上得到全面恢复,但进口国补充库存维持生产消费的持续性,是很有可能的。2010年茧丝绸行业是从上游把价格往下推,而今年上游原料的价格,将可能受到出口的拉动维持高价,在这个预期的前提下,今年春茧价格下跌的可能性就被削弱了。

  国储丝价格的指标意义

  为确保企业生产和出口秩序的稳定,2010年商务部茧丝办分五批向企业投放储备厂丝1912.6吨。其中10月27日,国家储备厂丝的公开竞购,共有29家企业竞购成功,实际竞购总吨数为605.57吨,储备厂丝平均竞购价格为30.3272万元/吨。

  从去年茧丝办投放厂丝,我们可以看到两条信息,一是去年主管部门对上涨速度的过快的茧丝价格采取经济手段进行调控,力求茧丝价格的相对稳定。二是超过30万元以上的储备厂丝平均竞购价格,某种程度上表明包括招标方在内的各方对此价格的认可,18-22万元为所谓生丝合理区间价格的老黄历需要更新了。

  一个行业稳定是根本,发展是目的,茧丝绸行业的稳定就是避免大涨大跌,今年就是关键的一年,在较高的价位上谋求稳定,是整个丝绸行业的所希望的。也是国家对农产品价格定位的体现。在春茧收购价格上,各方面也必定采取相应措施力求稳定。

  宏观经济形势:通胀压力较大

  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2010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6%,12月份上涨9.5%,环比上涨1.1%。纵观2010年CPI数据,上半年数据基本控制在3%以内,7月突破“红线”为3.3%,以后一直高行,11月份达到了5.1%。而七月份,也是茧丝价格迅速升温的关键时期,茧丝价格的走势与CPI数据几乎是平行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通胀与茧丝价格相互推动的作用。

  有关经济学专家预计,2011年一季度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个别月份可能突破6%。“因为由于通胀预期形成之后,物价会有一定的上涨惯性;加上2011年1-2月将是我国传统的春节期间,节日需求会带动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估计全年涨幅在4.5%,上半年有部分月份可以达到5%乃至6%。下半年的通胀可能会有所回落,根据以往的经验,每一轮CPI的上涨周期都是25个月左右,现在已经过去18个月了。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钱克明在回答人民日报“关于如何科学谋划农业、农村发展,让农民增收、让民生普惠?”的问题时说,伴随劳动力、生产资料、运输费用等的涨价,农产品必须有合理的涨价空间,才能抵消生产成本的攀升,保护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根据测算,农产品价格每年涨10%是正常的。

  欧美国家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国内经济环境也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目前,我们虽然可以从当前的环境探讨分析、预测春茧生产流通的可能情况。但现在离春茧上市还有一段时间,各种因素可能还会发生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密切关注接下来开春桑蚕生产情况。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热门资讯

以“中江纺织杯”为契机 广西推进丝绸产业人才培养 2013-11-26 00:00:00
  自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以来,广西桑蚕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广西蚕茧产量已经超过全国总产量的30%,缫丝原料产量的不断增长,也使得广西缫丝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缫丝设备也从一开始使用东部地区“二手货”,到现如今设备技术不断升级,推动了“东丝西移”的开展。   目前广西大多数规模以上缫丝企业都在使用全国最先进的缫丝设备,在机器设备上已经不落后东部老丝绸地区。但在软件上,广西缫丝企业还是要向江浙地区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而缫丝设备保全人才,以及茧丝绸产业各方面的人才。俗话说“三分机械,七分保养”,只有努力做好缫丝设备的的维护保养工作,使设备始终处于完好运行状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此次“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广西柳城举行,对提高广西缫丝设备保全技术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日田丝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杭杰对当前广西缫丝行业生产现状分析到,广西占有桑蚕原料优势,生丝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得到不断提升,但与江浙一带产出的生丝多为5、6A级丝(A类丝)相比,广西还是以3、4A级丝(B类丝)为主,差距还是存在的。广西缫丝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专家级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更是稀缺,总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广西缫丝行业发展的需要。   杨杭杰表示,“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在广西比武,为广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从企业角度来说,这次大赛首先为广西缫丝企业提高了名气,是一个让全国了解认识广西缫丝企业的好机会。其次是通过这个平台,为广西缫丝企业引进人才提供更宽的渠道。同时通过扩大交流,促进了本地缫丝设备保全水平的提高。   国家茧丝办副主任李朝胜、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弋辉等领导莅临决赛现场指导工作,显示出丝绸管理部门和协会对于保全工比赛的重视,而本届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自选拔赛开始,就引起了广西的缫丝企业的极大关注,纷纷进行内部培训选拔,争取有自己企业的员工能够参加全国决赛,决赛获第一名的选手将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消息也使得各企业技术骨干跃跃欲试。   选手相对年轻也是此次参赛的广西选手一大特点,虽然他们在经验上也许与东部老丝绸地区的选手有一定差距,但相信通过比赛锻炼和生产实践,缫丝设备保全的新生力量将得到更快的成长。除了广西缫丝企业的人才需要外,或许“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还赋予了广西更大责任,随着“东桑西移”的不断深入,东部地区蚕茧产量也是不断减少,没有了原材料的支持,当地缫丝企业持续发展遇到了瓶颈。如何延续缫丝乃至丝绸行业发展的重任也自然而然落到了广西等西部的新兴桑蚕大省的身上。 “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广西的成功举办,广西缫丝行业难得的机遇的同时,也开始承担丝绸产业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责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相信,通过赛事必将产生一批自动缫丝机保全工技能高手,使得自动缫丝机保全操作达到新的水平,对厂丝品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广西的成功举办,广西缫丝企业将以此为契机,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 2013-11-29 00:00:00
     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市政府附一楼会议厅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先海,市委常委、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冯斌,副市长胡光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冯斌主持。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重点丝纺服装企业法人代表和各县(市、区)经信局局长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市经信委在会上通报了全市丝纺服装产业1-11月运行情况,并对编制《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作了说明。嘉美印染等8户企业法人代表分别就企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十二五”的打算作了交流发言。   高先海在听取情况通报和交流发言后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十二五”南充丝纺服装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深入分析形势,牢牢把握机遇,顺势而上,推动产业发展。要高起点谋划好“十二五”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一要继续抓好原料基地建设,二要努力完善工业园区功能,三要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四要大力开拓丝纺服装市场。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全力营造丝纺服装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对丝纺服装产业的领导力度;要完善产业配套措施,多渠道拓宽融资投入;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冯斌强调,一是发展要拓宽视野,要注重产业链断档的弥补,树立“大纺织”理念;二是规划要拓宽视野,无论是政府和企业都要认真分析国际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走向,研究和吸纳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来做好“十二五”规划;三是在工作举措上要拓展视野,解决好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胡光明指出,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将做好6件事:一是继续强化原料基地建设,二是继续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品牌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三是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四是全力招引能填补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五是加速载体建设,六是加速物流产业发展。他要求丝纺服装企业要做精传统产业,创新融资方式,充实引进技术人才,抓好品牌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