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江苏丝绸》一届一次理事会四届一次编委会顺利召开

江苏丝绸》一届一次理事会四届一次编委会顺利召开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12-03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江苏丝绸》一届一次理事会四届一次编委会顺利召开

【概要描述】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12-03
  • 访问量:0
详情

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各位编委,各位同仁:

  今天我们济济一堂,隆重召开《江苏丝绸》杂志一届一次理事会暨四届一次编委会,这是《江苏丝绸》杂志的一件大事,也是杂志的喜事!

  《江苏丝绸》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

  1956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开始好转,我省的丝绸工业发展也很好,为适应丝绸工业技术的进步和革新,在苏州成立了苏州丝绸产品研究所。当时为便于兄弟地区、单位的科技人员交流信息、积累资料,苏州丝绸产品研究所情报室组织力量收集、整理了苏州、吴县、吴江、无锡、丹阳等地的丝绸企业中双革四新、产品工艺和技术方面的资料,汇编成一本名为“江苏丝绸科技资料”油印册子,不定期散发,每期约50份,主要分送给有关领导及较大的丝绸企业(如:苏州振亚、东吴、光明、新苏厂),这本小册子对江苏丝绸行业十年发展有很大宣传推动作用,得到广大丝绸行业科技人员和职工的认可和欢迎。遗憾的是1966年因“文革”爆发而停办。

  1969年随着丝绸生产形势的艰难恢复,全省丝绸行业及其工作人员想到了曾经不可多得的“江苏丝绸科技资料”,于是乎,这本小册子也应其行业要求艰难复出。尔后,丝绸外贸订货的递增较快、丝绸行业发展加速,该油印小册子已不能满足丝绸行业读者的需求。为此,在当时省轻工厅的重视下,于1972年将“江苏丝绸科技资料”改为《江苏丝绸》刊物铅印发行,一季一刊,由苏州丝绸科学研究所情报资料室负责编辑出版。

  又经过十多年奋斗努力,至1984年9月江苏省丝绸总公司成立,《江苏丝绸》杂志转由省丝绸总公司主办。1985年后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入,丝绸行业的发展加快。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1985年《江苏丝绸》的出版、发行、管理工作由省科委主管,且《江苏丝绸》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同时经积极努力申请和复议,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厅在1987年10月29日正式发文,以苏科条(87)304号文件,批准《江苏丝绸》杂志为国家正规出版刊物,

  其国内外刊号为:ISSN1003–9910 CN32–1261/TS。

  随着我国出版期刊体制的改革,1989年《江苏丝绸》由省丝绸总公司主管、并省丝绸总公司、省丝绸协会、苏州丝绸研究所三个单位主办。办刊地点仍然放在苏州,其编辑出版由苏州丝绸研究所(后更名为江苏省丝绸科学研究所,简称“省丝科所”)的科技情报站具体负责。

  为了使《江苏丝绸》杂志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省丝绸总公司、省丝绸协会的关心下,并在充分酝酿、商榷的基础上,于1990年8月在苏州成立了由全省丝绸界的知名人士、学术权威和热心于丝绸事业的领导组织成的《江苏丝绸》杂志第一届编审委员会。使《江苏丝绸》杂志真正步入了正式编辑、出版、发行轨道。

  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支持和编辑人员的努力下,《江苏丝绸》杂志逐步成为了一本以全省丝绸行业科学技术为主、兼顾生产、管理、贸易信息等内容的综合性杂志,深受丝绸行业的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欢迎和喜欢,稿源也不限于省内,包括广东、浙江、上海、四川、安徽等地稿件纷至沓来,与浙江省的《丝绸》杂志并驾齐驱,并成为国内丝绸杂志的领头羊,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科技效应、经济效应。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蓬勃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国丝绸行业全面放开,国家实行“东桑西移”战略,江浙地区传统的丝绸行业渐逝下滑萎缩,全省各地丝绸公司基本撤销、合并、转移,传统丝绸优势区域的苏州、吴江两地的丝绸公司最后阵地也予丢失,全省丝绸行业全面转型,正在形成新的生产格局和新的生产态势。苏州市的丝绸行业也随着产业的调整改革步步深入,2004年省丝科所开始面临改革改制,一时无暇顾及杂志,《江苏丝绸》杂志随由苏州丝绸协会代管。《江苏丝绸》杂志步入了新的困难期或者说是新的转折期,

  2009年5月,苏州丝绸协会因种种原因,以不具备编辑出版条件为由,向江苏省丝绸集团和江苏省丝绸协会提出申请,要求将《江苏丝绸》杂志移交省丝绸协会编辑出版。主管单位经认真考虑,仔细了解,多次与苏州丝绸协会商榷,于2009年底同意了苏州丝绸协会的申请,决定由省丝绸协会接手并负责交接、组建编辑部及相关机构,苏州丝绸协会及原编辑部协助,办理好移交等相关工作。

  2010年开始,省丝绸协会将《江苏丝绸》杂志作为年度的重要工作来抓紧落实。首先要办理相关变更手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一套规定和对变更材料严格的要求,我们积极与江苏省新闻出版局联系请教,得到了省新闻出版局大力支持和帮助并对今后杂志方向和内容提出了很好建议,终于于2010年11月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正式批复,同年11月26号,以苏期出证字第1261号拿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江苏省新闻出版局联合颁发的新的《期刊出版许可证》,国内统一出版物号CN32–1261/TS。

  其次,我们积极的有条不紊的筹建理事会、调整编委会和编辑部。根据全省丝绸行业现状,事先充分了解、筛选、酝酿,拟定出邀请企业及人员名单,然后根据拟定的企业和人员,基本上做到专程登门拜访,诚心交谈邀请,获得一致的赞成和支持,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以江苏省丝绸集团为理事长单位、以鑫缘茧丝绸集团等5家企业为常务理事单位、以江苏新民纺织科技股份公司等24家企业为理事单位的的理事会,这届理事会涵盖了省内一些著名丝绸企业包括2家外省企业、院校和文博单位;调整充实了以江苏省丝绸协会、江苏省蚕桑学会副会长王建宁为主任的由17人组成的编委会,新一届编委会包括了省内丝绸行业专家、学者及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充实调整了以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院长陈国强为主编、省丝绸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罗永平为执行主编的编辑部。至此,《江苏丝绸》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基本到位。

  同时,2010年作为省丝绸协会接手杂志的过度年份,省丝绸协会拟定的编辑部人员主动积极与原编辑部人员接洽,学习,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为保障杂志的顺利交接、为2011年新杂志的编辑、改版、发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我们可以说,2011年的第一期正式由调整后的编辑部出版。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江苏丝绸》从1956年的“江苏丝绸科技资料”油印小册子起步,到1972年《江苏丝绸》刊物,再到1987年正式刊号出版发行,直至2011年,期间历经55年,如从1972年算起,至今也有39年。共出版发行了208期,约1660万字。这55年和39年,这208期和1660万字,多么了不起的数据啊!她凝聚了历年杂志编辑人员心智。也凝聚了全省丝绸行业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的热情和心血。

  《江苏丝绸》是很响亮的名字,她曾经灿烂辉煌,也曾经步履艰难。目前正值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大变动时期,丝绸这一传统产业也要跟上时代步伐,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走技术改造,提高工艺装备水平的创新之路,将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品牌战略、两化融合、集聚发展、兼并重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等为着力点。《江苏丝绸》杂志在新的形势下,将紧跟行业发展脉搏,充分利用平面媒体有利平台,为宣传报道推动全省丝绸行业改革创新的新经验、新技术、新产品等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相信,有各位在做的新组建的理事和编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江苏丝绸》定会凤凰涅槃,再创辉煌。

  罗永平

  2011年1月7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热门资讯

以“中江纺织杯”为契机 广西推进丝绸产业人才培养 2013-11-26 00:00:00
  自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以来,广西桑蚕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广西蚕茧产量已经超过全国总产量的30%,缫丝原料产量的不断增长,也使得广西缫丝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缫丝设备也从一开始使用东部地区“二手货”,到现如今设备技术不断升级,推动了“东丝西移”的开展。   目前广西大多数规模以上缫丝企业都在使用全国最先进的缫丝设备,在机器设备上已经不落后东部老丝绸地区。但在软件上,广西缫丝企业还是要向江浙地区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而缫丝设备保全人才,以及茧丝绸产业各方面的人才。俗话说“三分机械,七分保养”,只有努力做好缫丝设备的的维护保养工作,使设备始终处于完好运行状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此次“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广西柳城举行,对提高广西缫丝设备保全技术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日田丝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杭杰对当前广西缫丝行业生产现状分析到,广西占有桑蚕原料优势,生丝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得到不断提升,但与江浙一带产出的生丝多为5、6A级丝(A类丝)相比,广西还是以3、4A级丝(B类丝)为主,差距还是存在的。广西缫丝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专家级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更是稀缺,总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广西缫丝行业发展的需要。   杨杭杰表示,“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在广西比武,为广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从企业角度来说,这次大赛首先为广西缫丝企业提高了名气,是一个让全国了解认识广西缫丝企业的好机会。其次是通过这个平台,为广西缫丝企业引进人才提供更宽的渠道。同时通过扩大交流,促进了本地缫丝设备保全水平的提高。   国家茧丝办副主任李朝胜、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弋辉等领导莅临决赛现场指导工作,显示出丝绸管理部门和协会对于保全工比赛的重视,而本届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自选拔赛开始,就引起了广西的缫丝企业的极大关注,纷纷进行内部培训选拔,争取有自己企业的员工能够参加全国决赛,决赛获第一名的选手将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消息也使得各企业技术骨干跃跃欲试。   选手相对年轻也是此次参赛的广西选手一大特点,虽然他们在经验上也许与东部老丝绸地区的选手有一定差距,但相信通过比赛锻炼和生产实践,缫丝设备保全的新生力量将得到更快的成长。除了广西缫丝企业的人才需要外,或许“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还赋予了广西更大责任,随着“东桑西移”的不断深入,东部地区蚕茧产量也是不断减少,没有了原材料的支持,当地缫丝企业持续发展遇到了瓶颈。如何延续缫丝乃至丝绸行业发展的重任也自然而然落到了广西等西部的新兴桑蚕大省的身上。 “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广西的成功举办,广西缫丝行业难得的机遇的同时,也开始承担丝绸产业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责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相信,通过赛事必将产生一批自动缫丝机保全工技能高手,使得自动缫丝机保全操作达到新的水平,对厂丝品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中江纺机杯”2010年全国纺织设备保全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广西的成功举办,广西缫丝企业将以此为契机,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 2013-11-29 00:00:00
     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市政府附一楼会议厅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先海,市委常委、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冯斌,副市长胡光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冯斌主持。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重点丝纺服装企业法人代表和各县(市、区)经信局局长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市经信委在会上通报了全市丝纺服装产业1-11月运行情况,并对编制《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作了说明。嘉美印染等8户企业法人代表分别就企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十二五”的打算作了交流发言。   高先海在听取情况通报和交流发言后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十二五”南充丝纺服装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深入分析形势,牢牢把握机遇,顺势而上,推动产业发展。要高起点谋划好“十二五”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一要继续抓好原料基地建设,二要努力完善工业园区功能,三要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四要大力开拓丝纺服装市场。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全力营造丝纺服装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对丝纺服装产业的领导力度;要完善产业配套措施,多渠道拓宽融资投入;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冯斌强调,一是发展要拓宽视野,要注重产业链断档的弥补,树立“大纺织”理念;二是规划要拓宽视野,无论是政府和企业都要认真分析国际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走向,研究和吸纳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来做好“十二五”规划;三是在工作举措上要拓展视野,解决好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胡光明指出,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将做好6件事:一是继续强化原料基地建设,二是继续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品牌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三是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四是全力招引能填补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五是加速载体建设,六是加速物流产业发展。他要求丝纺服装企业要做精传统产业,创新融资方式,充实引进技术人才,抓好品牌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